用心播撒希望的火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8月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阳光灿烂,秀美怡人。65岁的七林卓玛脸上洋溢着笑容:滇川通道建成通车,到香格里拉市城区从原来的7个小时车程缩短到3个小时左右;村里就要通电了;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养老金……原来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现在都真真切切地摆在眼前。七林卓玛所在的迪庆州东旺乡新联村色聪村民小组是云南省最后一个没通电的村民小组。“以前路没修好的时候,都是坐11路中巴车,挂在悬崖峭壁上的14公里山路很危险,都不敢看向窗外,每次到乡政府办事都要一整天。现在好了,村里通了公路,年轻人出去打工方便了,我们老年人在家种点青稞荞麦,养几头牛,生活更有盼头了,以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七林卓玛感慨地说。这样的期待源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信心来自点滴付出后的“获得”。迪庆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不畅、公共服务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迪庆州的脱贫进程。2015年末,迪庆州建档立卡贫困户19630户7399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95%。用奋进回应百姓期待,用实干赢得群众支持!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着力推动“九大工程”建设,全面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发展一项项朝阳产业,补齐一个个民生短板。目前,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已退出贫困县序列,维西县正向脱贫摘帽全力冲刺。开山通路改穷貌看着村委会网络电视大屏幕上闪现的党和政府为百姓解难题、送温暖的温馨画面,听着解说员动听悦耳的声音,感受着大山外面世界的精彩,59岁的江巴脸上露出笑容。江巴所在的新联村浪达村小组是迪庆州东旺乡的藏族村寨。由于地处滇川边界,为横断山脉纵谷地带,险峰林立,深谷密布,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有山无树、有路难行”是当地的真实写照。浪达村小组是东旺乡的缩影。“我们乡是香格里拉市最边远、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的乡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全乡发展的最大瓶颈。”东旺乡乡长楚玉华说,多少年来,高耸巍峨的岩石大山护佑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也成了横亘在村民与外面世界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阻隔。但是,这里不是被遗忘的角落。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2009年12月24日,总投资12.1亿元的滇川通道云南香格里拉很永至四川得荣毛屋段正式开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58公里的路修了7年零8个月。道路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东旺乡往返香格里拉市城区的时间,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铺就了宽广大路。有形的公路修到村里,更多的服务送到家中。面对东旺乡大多数村庄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的现实情况,2016年云南省人社厅专门为东旺乡“量身定做”了暖心工程——下拨专项资金,依托组织部门建立党建网络服务平台。云南省人社厅将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等服务融入平台,让居住在雪山峡谷的东旺乡群众不出村就能咨询政策和查询个人信息、能找到工作、能办理参保缴费业务、能维护自身权益、能享受金融服务。此举打通了服务东旺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人社部门已在东旺乡建设了29个基层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都配备了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设备。人社部门协调有关部门架设通信光缆,让服务站驶上信息高速路;推行人社手机APP,让群众能实时查询社保等信息。“群众说服务站就是人社部门为乡里送来的大‘红包’。我们延伸至村屯的人社服务,犹如一座暖心桥,将政府部门与群众紧紧连在了一起!”迪庆州人社局局长和建国说。目前,迪庆州已在云南省率先实现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县级全覆盖。对症施策拔穷根每天清晨,沙国宝总会先到花椒、当归、藜麦种植基地转转。看着满树的果实,听着林间的鸟鸣,他觉得心里很踏实。2018年,心系家乡的沙国宝放弃在城市的发展机会,毅然返回家乡迪庆州三坝乡,带领贫困村民在易地搬迁安置点瓦厂村建起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花椒种植基地达300余亩、当归种植基地达200多亩、藜麦种植基地达300多亩。“从大山上易地搬迁的瓦厂村48户人家都加入了合作社,很多邻村的村民也加入进来,他们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希望通过合作社,帮助大家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沙国宝说。今年30岁的闵金良就是合作社的一员。“去年我把自己的20多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在种植基地打工,帮忙除草、剪枝、盖地膜,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收入。”闵金良说,村民从大山上搬迁下来,都盼望能有稳定收入。要脱贫发展,只有找准穷根,才能对症施策。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是让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不断发展的有效办法。近年来,迪庆州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全州193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全覆盖,全州331家新型经营主体与17121户57684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这部分群众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77.96%,占有产业发展条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99.93%。产业发展是脱贫之基,就业帮扶是脱贫之根。近年来,迪庆州不断开拓就业空间,挖掘就业岗位,力促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8月29日,在迪庆州维西县伟宏农特就业扶贫车间里,农户们在忙着给中药材切片。“我们的扶贫车间目前吸纳了普乐村的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可以在车间务工,也可以自己种植中药材。我们无偿为农户提供种苗、化肥、薄膜及技术,希望让农户找到自力更生的门路。”伟宏农特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李卫红说。目前,该扶贫车间建有温室中药材育苗大棚1.3万平方米,每年平均聘用临时工1.2万人次,村民每天获得报酬最高达260元,最低80元。今年,维西县有28家企业申报设立就业扶贫车间,预计将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60余人。就业扶贫车间搭建了就业平台,让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维西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对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一次性奖补的通知》等文件,鼓励和引导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初级产品生产车间建在乡镇和农村。企业通过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脱贫致富。”维西县人社局局长和澄均说。截至目前,迪庆州已完成就业培训2.7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2万人次。该州聘用生态护林员1.5万余人,实现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做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通过产业、就业、生态等政策扶持,做到了每户贫困户基本有一到两个增收产业,贫困劳动力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播撒未来新火种9月1日,19岁的吴润香带着全家人的期盼走进云南技师学院,开始学习生活。吴润香的家乡在迪庆州五境乡泽通村,多年来脱贫致富是全村人最大的心愿。今年以来,当地人社部门深入推进技能扶贫,让吴润香全家看到了希望。“学校不仅为我们这些藏区学生减免了学费、杂费、课本费,还给我们提供助学金和生活补贴,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吴润香说。2015年至今,云南省对入读技工院校的356名迪庆籍学生落实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政策,还给予每人2500元生活费补贴,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学习。扶贫先扶智,扶智又扶技。迪庆州实施14年免费教育、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政策,惠及学生56486人,对残疾适龄儿童等实行“一生一策”,对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云南技师学院设立迪庆分院,支持藏区教育事业,建立长效技能扶贫机制,填补了云南藏区没有技工教育的空白。如今,藏区学生特别是“直过民族”学生能够就近上学,掌握一技之长,靠技能脱贫。近年来,迪庆州大力推进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持证,后上岗”。该州积极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培训,对有意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借助技能扶贫,我们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迪庆州人社局副局长汪林说。2015年至今,迪庆州先后开展了汽车修理、家政服务、木雕、刺绣等多个工种的技能培训,共有95202人参加,其中有4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一个工种的选择,每一项责任的落实,每一次成效的取得,都凝聚着迪庆人社人的智慧,渗透着他们的心血。多年来,该州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翻山越岭,走进村庄、走近村民,送去服务和温暖,扛起困难和责任。初秋的迪庆藏区高原,有些清冷。用心播撒下希望的火种,终会照耀未来,温暖这片土地。